《周边传播的重大价值和“两个建设”》发表时间:2018-05-14 21:05作者:张振华 所谓“周边传播”的“周边”,狭义的是指沿边的毗邻国家,广义的则是包括沿边国家在内的大周边。对沿边国家的传播,沿边省区的媒体应加强作为,对于大周边的传播主体责任则在中央媒体。 所谓“周边传播”的“传播”,既包括我国对周边国家进行的传播,也包括我国为这些国家所做的传播。 对周边传播的重要性,源于周边国家在我国外交大格局中的重要性。**,周边直接关乎我国的稳定与发展。在相当意义上,周边稳则中国稳,周边乱则中国忧。第二,大周边是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影响与作用的重要舞台。第三 ,大周边是中国走向世界的出发地和战略依托带。第四,大周边还是开展反台独国际斗争的重要战场。 当前周边传播的主要矛盾不在兵种、渠道、手段、技术等硬实力上,而在于传播的主观性、盲目性和片面性等软件上。因此必须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,以传播效果为导向,就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周边传播的宗旨与使命、战略与策略、理念与思维,规律与特点、内容与形式等进行系统的研究,从而使周边传播成为外交工作的有力的帮手。 一、周边传播的重大意义 在各国的新闻传播中,有一个共同特点 ,就是重视“一大二热”,即大国和热点。但是不同的国家在这个普遍性的报道重点之外,还应有自己的重点。比如英国广播公司,它固然也非常重视对“一大二热”报道,甚至于作为日不落帝国的最后一个象征,在努力把整个世界都做为自己的报道对象和传播对象的同时,它格外用心思,搞得最有特色的是对英联邦国家的报道。 我们国家的国际传播,除了“一大二热”,也应该有自己的重点。而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提出不同的重点。比如,可以把发展中国家作为我们传播的重点。不仅因为发展中国家是我们的天然盟友,而且因为西方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报道常常边缘化,抹黑化。因此,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新闻报道义不容辞。但是,我更倾向于首先从地缘政治的角度,把周边传播作为一个重点传播。 所谓“周边传播”的“周边”,有狭义和广义之分。狭义的周边,是指沿边的毗邻国家,广义的周边则是包括毗邻的沿边国家在内的大周边。我倾向于使用大周边这个概念。 所谓“周边传播”的“传播”,既包括我国对周边国家进行的传播,也包括我国为这些国家所做的传播。 国际传播是公共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关于当前我国外交工作的基本方针,有专家把它概括成四句话:“大国是关键,周边是首要,发展中国家是基础,多边是重要舞台”。 中央为什么如此重视周边外交? **,周边直接关乎我国的稳定与发展。当今时代,虽说“环球同此凉热”,但同我国和平发展最息息相关的,首先还是周边国家。我们要争取一个和平、稳定的国际环境,首先要争取一个和平、稳定的周边环境。在某种意义上,周边稳则中国稳,周边乱则中国忧。 第二,大周边是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影响与作用的重要舞台。特别是亚太地区的热点问题及发展稳定问题,中国既负有责任,也是利害相关方,当然也拥有发言权。 第三 ,大周边是中国走向世界的出发地和战略依托带。比如亚投行,其服务的对象就在亚洲,而无论是一带一路,还是海上丝绸之路,起点和依托也都是亚洲。 第四,大周边还是开展反台独国际斗争的重要战场。做好周边工作,可以推动中国的和平统一。 当然,做好周边工作的意义是双向的,一个好的周边环境,一方面可以使中国集中精力谋发展,另外,中国的发展,又可以为周边国家的稳定与发展发挥锚与发动机的作用。 二、了解周边,“外外有别” 但是,要做好对大周边的传播,必须对大周边的环境,特别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有充分和清醒的认识。 **,从政治角度看,与欧洲不同,周边国家的政治制度、历史沿革、文化背景、宗教信仰各不相同。此外,一些国家间历史恩怨未解,现实的领土、领海纠纷又时起时伏;特别是作为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的**大国的美国,以中俄为竞争对手,在向亚太地区实行战略转移 ,不断制造事端;日本则在努力谋求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地位,印度同样野心勃勃,游走在大国之间不断捞取政治、军事、外交上的好处。此外像朝核问题,伊核问题,巴以问题,叙利亚问题,南海争端,宗教极端势力和恐怖主义等,都给这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带来了许多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。 第二,从经济角度看,也与欧洲不同。周边地区的众多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很大,既有世界**经济大国美国,也有曾经的第二大经济体日本,当然还有迅速发展的印度以及众多的发展中国家,甚至欠发达国家。 而面对中国的迅速发展,周边国家的心态也不尽相同。高兴者有之,疑惧者有之,企图打压者亦有之。 第三,从地缘角度看,我国和美国也有很大的不同。美国是“两洋国家”:一边是大西洋,一边是太平洋,陆地接壤的南北两边各只有一个邻国,即墨西哥和加拿大。而我国陆地上的邻国多达14个。隔海相望或者与我有领海、岛屿争议的还有多个国家。总之,一些周边国家同我国既有未解的历史恩怨,也有现实的领土、领海纷争。 以上这些特点,决定了对周边地区传播的复杂性。要求我们必须从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、历史渊源、文化背景、宗教信仰、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,从不同国家与我国的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实际出发,制订不同的宣传策略。即在“内外有别”的基础上实行“外外有别”,提高传播的针对性、对路性、适口性和有效性。 三、周边传播的**使命 周边传播研究十分迫切。 从客观上讲,因为周边地区在整个世界政治版图、经济版图上的地位越来越凸显,大国及不同利益集团在这一地区的博弈越来激烈,特别是面对中国的历史性崛起,美国发起了历史性围堵,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,如何稳定周边比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。 从主观上讲,周边传播的效果,还远不如人意。 新闻传播属意识形态范畴,本质上是一种政治传播。 什么是政治?毛泽东同志说,政治就是把敌人搞得少少的,把朋友搞得多多的。这自然也是国际传播,包括周边传播的使命。而二战以来,在国与国的关系上,有一个相反的现象非常值得我们深思:一方面,美国善于化敌为友(比如德日意);另一方面,我们则往往是旧友成仇(比如朝、越、阿尔巴尼亚等)。个中的原因十分复杂,有待专家学者从更广的视野、更高的角度去解析。 我们需要思考的是,国际传播,包括周边传播的**使命,恰恰在于争取了解、理解、同情和支持。因此,为了达成这一使命,就必须在坚持中国立场和正确导向的前提下,充分研究传播对象,尊重传播规律,讲究传播理念和传播艺术。努力争取传播效果的**化。 而多年来我们的国际传效果之所以不尽如人意,皆因在传播中存在着主观性、盲目性,和片面性。比如,不能理性地看待中国的进步与问题,不考虑外国受众的意识形态、价值观念,对坚持正确舆论导向、以我为主和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做简单化、绝对化、极端化的理解和操作,致使新闻传播中不仅内外不分,甚至片面 、浅薄、膨胀,自说自话、自揖自受、妄自尊大、居高临下、强加于人的思维方式及话语方式几乎随时可见。 看看二三月份凤凰、腾讯、今日头条三个网站的一些新闻(标题)即可见一斑。 1、关键节点中国又添一员大将,西方别哭。 (指在特朗普发动对华贸易战之际,奥地利总统、总理同时访华一事) 2、中国又将收获一南亚铁杆,将此地直接租给中国100年。 (此处指斯里兰卡) 3、为何中国白送200亿给这个国家?真相背后,令国人振奋不已 (指巴基斯坦) 4、美国一盟友再次投向中国,原因引人深思。 (指泰国) 5、中国人在这个国家当上了总统,汉语被列为法定语言,太牛了! (指苏里南) 6、碾压法国 ,已超日韩印总和,有能力部署欧洲,厉害了,我的海军! 7、美国人**次游北京,感叹:和我们完全是两个世界。 8、早知韩国平昌冬奥会开成这样,还不如让北京昌平上。 这些情绪化、自我吹擂、自鸣得意的“自嗨体”、“吓尿体”的报道无疑会污化传媒乃至国家的形象。由于网络传播己经冲破了国与国的物理疆界,这类的传播无疑会成为外国受众判断中国的国家形象、社会心态、社会情绪的负面材料。从而使这些高调的貌似正面的报道带来的效果却是负面的。 因此,在国际传播,包括周边传播中 ,既要重视网络、渠道、语种、兵种等工具性、硬件性传播力的建设,更要重视理念、思维,内容、形式、姿态等软性传播力的建设。因为技术性送达不等于效益性送达,技术性落地不等于效益性落地。只有内容产生化学性作用,物理性、工具性的建设与传播才有意义。总之,同硬件性传播力相比,软件性传播力才是**性的影响力。 而当前中国国际传播的硬实力並不软,但软实力确实不硬,是我们的软肋。因此在国际传播力建设上,必须克服重工具、轻内容,重硬件、轻软件,只顾传播、不计效果的倾向。当务之急是必须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,以传播效果为导向,就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周边传播的软性传播力建设,诸如宗旨与使命,战略与策略、理念与思维,规律与特点、内容与形式、以及国际传播的导向性,艺术性、咬合性,针对性、破解性、建设性和有效性,进行系统的研究,从而推动我们的周边传播真正地从低效传播、无效传播,甚至是负效传播转变为正向的有效传播,从而成为外交工作的有力的帮手。 【作者介绍】作者系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原台长 执行主编:惠东坡 责任编辑:张新阳 网站编辑:杜伊凡 |